近年來,我國工業互聯網已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。截至2024年底,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已超1.5萬億元,融合應用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,為推進新型工業化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重要支撐。在強勁的發展態勢帶動下,各類金融資源正在加速向工業互聯網產業集聚,不斷壯大產業生態、激活融合創新,推動工業互聯網領域的“科技-產業-金融”良性循環加速形成。
回顧2024年的資本市場,我國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投融資保持了增長勢頭,在逆勢中向穩、向智、向實發展。一系列引導金融支持工業互聯網的政策出臺,為工業互聯網吸引資本創造條件。從上市企業看,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逆勢擴容,呈現出“穩”的增長趨勢,截至2024年底,聯盟累計追蹤的工業互聯網領域上市企業已超300家,領域累計首發融資規模近3500億,上市企業的營收、盈利實現雙增長。從初創企業看,工業互聯網初創企業融資回暖,“智”的特征突出,在一級市場整體投融資活動收縮背景下,工業互聯網領域獲投金額較2023年實現翻倍增長,全年累計追蹤到301家企業完成321次融資,總融資規模超530億元,工業智能與解決方案“一硬一軟”兩大賽道在2024年表現亮眼。在政策引導下,具有國資背景的投資機構、各類產業資本紛紛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的布局力度,為產業發展引入新的金融“活水”。
同時,本次報告首次從工業互聯網驅動金融質效提升的視角,對以工業互聯網賦能金融的應用模式與路徑進行洞察提煉,并圍繞工業互聯網助力金融的三大方向,即助力提高運營效率、助力提升抗風險能力、助力豐富金融供給,歸納提煉了工業互聯網賦能金融的七種典型模式,包括貫通供應鏈金融模式、生產與保險數據融合模式、驅動信貸流程再造模式、防范金融違約風險模式、優化金融數據流轉模式、催生新型授信模式與數據創新金融租賃模式,并整理了相關典型案例,為工業互聯網產業與金融的進一步合作提供借鑒與參考。
2025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,也是“十四五”規劃的收官之年。面對外部壓力加大、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,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、穩中有進,不斷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,加力推出“兩重”“兩新”等一系列增量政策,在推動宏觀經濟結構向優、態勢向好的同時,也為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增長點。工業互聯網連續8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,“兩新”行動方案中明確要“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普及應用”,政策預期的穩定性和市場主體的信心不斷增強,工業互聯網的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,工業互聯網與金融雙向賦能價值不斷躍升。
報告認為,面向“十五五”時期,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迎來新局面。隨著資本市場的回暖,2025年我國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融資活躍水平有望加速復蘇,在政策支持引導下,金融“活水”將持續向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方向集聚,人工智能、云計算等技術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將為產融合作帶來新的機遇,耐心資本對產業的不斷加碼將帶動工業互聯網的點線面一體推廣,金融服務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也為規模化應用拓展新的空間。整體看,工業互聯網領域的“科技-產業-金融”良性循環將不斷打通與完善,為培育新質生產力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重要支撐。
本報告是聯盟發布的第五份中國工業互聯網投融資年度報告,在報告編寫過程中走訪了多家投資機構、重點企業、研究機構,相關領導和專家對報告的撰寫給予了大力指導。報告基于公開資料和數據進行清洗、整理和分析,存在問題與疏漏在所難免。在此,對參與撰寫、給予指導、提出意見的同行與專家一并致謝,歡迎各界專家一起探討,推動報告更加準確完善。
編寫單位: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政策法規與投融資組
編寫組成員(排名不分先后):
肖榮美、金曉慶、宋凱捷、李浩、王婷婷